12月14日,《中国建设报》头版头条“致敬伟大新时代唱响建设最强音—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”专题刊发文章《再绘三秦新画卷》,深度报道我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成就。报道原文如下:
再绘三秦新画卷
40年来,伴随着改革的春风,陕西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示范引领,大胆先行先试,走出了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,书写了陕西改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。
住房事业取得巨大成就
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
40年来,陕西省委、省政府积极探索和建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,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,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一直保持全国前列,形成了全国领先的陕西模式、陕西速度和陕西经验。
自2008年起,陕西省进入了全面构建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时期,通过多年努力,初步建立起城镇住房保障制度,基本形成了由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。同时,创造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陕西模式,并率先在全国开展廉租房、公共租赁住房“两房”并轨试点,有效改善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。
2012年,陕西省、市、县三级相继成立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。2014年,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保障性住房“和谐社区•幸福家园”创建活动,让入住群众感受到和住商品房小区同等的尊严和舒心。
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,也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。自2009年陕西被列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以来,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3.8万户,29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危房改造住进了“安全房”。同时,陕西省将危房改造与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“旅游+”等相结合,积极推广大荔县低成本改造经验,带动了贫困户增收,减轻了群众负担,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。
城市建设成就瞩目
管理水平显著提高
40年来,陕西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,走出了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。
建成了一大批道路、管网、供气、供水、供热、污水处理、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,许多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好到优。
陕西高度重视城市发展的宜居性,截至目前,全省城镇建成区绿地率、绿化覆盖率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.08%、37.39%和11.4平方米;建成垃圾处理厂(场)99座,实现了县城以上全覆盖,全省城镇垃圾处理率达到88.9%。
近年来,陕西省启动实施了综合管廊建设,目前已竣工项目18个,总长度27.95公里。同时,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,市县城市管理架构基本形成,管理体制初步理顺,服务水平明显提升。
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
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
陕西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,抓住小城镇快速发展的机遇,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,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。1998年确定重点支持100个试点镇的规划建设;2001年以省级试点镇为基础,确定了20个重点县城(镇)建设;2007年又将全省纳入国家的68个重点镇建设作为重要对象来考核;2008年率先在关中开展“关中百镇”建设;2009年在启动陕南、陕北各50个重点镇建设的同时,优中择强启动了107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工作,进一步加快县域城镇化建设步伐。
2011年启动了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,2013年又启动了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,示范引领全省小城镇快速发展。经过努力,初步探索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,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,小城镇建设陕西模式走在全国前列。
同时,陕西省加快推进“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”创建工作,使老百姓的幸福感提升了、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了,一个个美丽宜居乡村脱颖而出。
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
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
40年来,陕西省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,建造能力不断增强,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支柱地位更加巩固,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,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,对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、彰显城乡建设新形象、构建群众新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,形成从省到各设区市再到县(市、区)的三级建筑业管理体系,全省建筑业形成了国有经济为主体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,成为陕西仅次于能源化工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。
坚持“标本兼治,整顿和规范并举”的原则,采取专项整治和综合执法检查相结合,坚持不懈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,有法不依、执法不严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。
坚持科学组织施工,创建文明工地活动22年坚持不懈,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与安全标准化、质量标准化紧密结合起来,形成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“陕西特色”。
坚持工程质量第一,树立创新发展理念,以创建精品工程为抓手,提供优质服务,鼓励企业争创国优工程、一流企业,取得了突出成绩,“陕西品牌建筑”为“中国制造”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……
40年后再出发,改革开放正成为新时代三秦大地上的奋进强音!
来源:陕西省住建厅